《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

Tags
读后感📖
历史研究📚
Published
Published June 8, 2016
如何才能更幸福?
在看完了《人类简史》之后,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多少人对这个命题进行研究,但却几乎都是站在了某个预设立场,很少有将变量考虑齐全的。《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却以其天纵奇才,综合了历史、人文与生物领域来进行分析,这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书中先是举了常见的客观变量的影响,例如:
  1. 金钱在达到一定量之后的再增长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
  1. 即使生病了,假如这个病不会恶化很迅速,并且带来持续不断的痛苦,其实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
  1. 但是拥有爱你的家人、朋友、伴侣,以及支持你的伙伴,却会让一个人感倒幸福
听着似乎很有道理,很符合我们的经验。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像上述的变量测量其实都是通过个人的主观问卷调查来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觉得自己幸福,那就幸福了!
问题来了,一个人要怎么才能确定自己幸福呢??这本就是一项主观的感受,那么是否意味着其实最重要的变量是我们的主观欲望?
可以说主流的对幸福的定义就是满足某人的期望,这样子一个人要是期望值很低,岂不是占很大便宜?
古代时候没有大众媒体告诉你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没有营销和广告来推销“理想的生活方式”,不会将你和明星、豪门的状态作对比,在某个普通村落里的没钱也不洗澡的农民是否就比现在都市里忙碌的人们幸福的多?
更颠覆的一点是,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快感、情绪都只不过是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的作用罢了!改变体内浓度就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情绪(例如抗抑郁药的原理)。
而有的人天生体内就比他人拥有更高的激素水平,更乐观不容易失落,也更容易被满足,是否说这样的人就更幸福?这岂不是另一种的不公平?
甚至更进一步,像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的那样,用现代医学改变一个人的体内成分,人为的制造快乐和满足的公民,和永远不会抱怨的产业工人,是否就是我们整体追求的极值了?
看看哲学怎么说的。
佛教说: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他劝我们放下,放下执念,放下贪嗔痴慢疑。但放下了还是人吗?既然已经身为人,真有可能放得下吗?基因和生理结构在那摆着呢,花和尚也是人啊。
边瑟则认为“快乐大于痛苦的时刻就是幸福”,这其实还是在主观追求的框架中打转,没有跳出这个盒子——当人能够通过改变激素水平来控制心情了之后,恐怕遇到任何在理智上看来应当痛苦的事情都还是会开心到没心没肺——虽然感觉好像有点奇怪,不过习惯了就好——这在临床心理学中却又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诊断依据了。
作为个人或者整体,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我是个实际的人,懒得扯什么“人生的意义”、“幸福的真谛”一类边际宽泛的大命题,但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
  1. 假如能够长生不老,但却要眼睁睁看着亲人、伴侣、孩子一个个死去,并且也不能发生车祸等意外,否则还是会死。等于和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不同了,还需要面对他人的嫉妒、或者好奇。你会怎么选择?即使选择如此长生了,你是否更怕死了?
  1. 有一种药,能够达到让人极度快乐的效果,但却不像毒品那样有副作用,稳定、长效、便宜,你愿意使用吗?你愿意让你的家人使用吗?尝试过后真有效果你觉得你能够从心理上摆脱得了对它的依赖吗?
  1. 你愿意将自己通过生化等方式改造成一个不同的人吗?拥有更强的体魄、非凡的记忆力等等,代价就是从外观或者价值观等都不再是人类的样子。成为一个新新人类,或者异类。
说白了,人类是一个偶然,就像恐龙灭绝那样;也是一个奇迹,当然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
然而到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利用智慧和科技暂时为自己创造出了和平、宜居的环境,虽然代价是生态的破坏和其他物种的遭殃。但这就是生命的特点,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以及欲望的满足,可以不惜一切。
生理上来讲人类是懦弱的,所以才会依赖工具,依赖集体,但现在竟然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甚至开始考虑幸福了,这绝壁才是最大的奇迹。
让我告诉你,什么是幸福。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
没有的人,自己找一个吧!
对了,《人类简史》这是一本神书,观点透彻犀利,深刻洞察人类这种生物的过往。推荐所有人去读,但是真的没必要看历史学教授写的的序,明显自己说自己的。
改天再写一篇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