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需要放到当时的环境下面,而且用史实说话。不能根据其在文学作品或者电视电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或者民间形象来想当然的评价。并且,外交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事务,而不单单是个人工作,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主持了我国的外交工作,但也不能把成就全部算在他的头上,同理,外交失误也不全是他个人的过错。有一点很重要的补充,评价一个国家的外交成果,很容易就带入个人立场,就像超级大国和贫弱小国的外交诉求都不相同,与同时期俾斯麦、基辛格、莫洛托夫作对比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分为这几个部分是比较恰当地:1. 阐述和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内外外交背景。2. 在当时背景下我国的外交诉求和目的。3. 在周领导期间,我国外交部采用的外交策略、工作成果,以及周恩来个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内外外交背景。
长话短说,新中国建国初期正值二战结束不久,世界局势重新划分。
外部:
-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正在进行冷战。所以为了限制社会主义阵营,欧美等国对新中国的基本政策是封锁与孤立,并且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 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则在斯大林的自我膨胀下大搞个人崇拜,与美国搞军备竞争,对同阵营的其他国家则试图进行经济、军事的渗透和控制。
- 亚非拉等小国有的还处于殖民地状态,有的在搞武装反抗,有的刚独立不久,总的来说在国际舞台上还没有什么影响力。
- 台湾、新疆出于实际上的分裂状态,并且与相邻的12国有领土纠纷。
内部:
刚结束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和历时四年的国共内战。
- 政治方面,新兴政权成立后需要时间巩固统治,土地改革迫在眉睫。
- 军事方面,不仅有小半国土没有完全解放,地方上土匪和特务也十分猖獗。注:红色为中共政府实际控制土地
- 经济方面,基本经济秩序面临崩溃,重工业基本没有,交通运输瘫痪,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暴涨。
在当时背景下我国的外交诉求和目的。
从上面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烂摊子。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面,我们首当其冲需要做的是恢复生产。这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另外新政权要稳固,必须消除旧中国的外交形象,在国际上寻求盟友和承认。
所以当时新中国制定的
外交目的
有:
- 和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外交政策划清界限
- 巩固得之不易的政治成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环境
- 扩大国际影响力
可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一种很务实的外交目的,实在是想象不出第二种更好的了。
在周领导期间,我国外交部的外交策略和工作成果,以及周恩来个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恩来兼任了新中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外交部部长,主管内外除军事外一切的工作。虽然周恩来担任外长的时间为( 1949-1958),但之后的外长陈毅基本延续了周恩来的外交政策,并且周恩来本人也参与了所有重大的外交决策和执行。而且在建国初期,各方面的组织构建还不完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的制定和执行依靠的是政治家本人的素养和才能。并且时间上也是分秒必争,当时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远谈不上稳定,常常会有意料之外的重大事件发生,处理不好就会容易导致两国的交恶。所以在当时,周恩来的职责比现在的外长要更为重大,需要的个人应变能力和要求也更为苛刻。然而难得的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周总理硬生生的帮新中国撑开了一个局面,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周恩来参与的外交大事件:
- 1944年的战争时期,周恩来在延安时就主持当时的外事工作。联络美国记者,传达中共的正面信息,联系各国援助等,但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不能算是系统的外交工作。
- 新中国成立后,在确立了目标后,与毛主席共同制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完屋子再迎客”“一边倒”。具体手段则是“推动多边主义,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一方面弱化美国及其盟友的影响,一方面展示自己作为负责任大国与合作伙伴的形象,并推动以中国为领导的多边行动,扩大中国的影响。”和“推动经济外交,利用贸易投资等手段支持中国的外交关系,运用传统外交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向周边小国保证,中国的发展对他们有利”。
- 建国后不久,周恩来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是苏联,目的是争取苏联的支持,争取贷款、通商、技术支援等。在苏期间,周恩来亲自谈判并且起草和修改了合作条款,并于1950年2月4日签字达成协议。
-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周恩来在战争期间组织指挥作战,队伍编组,军官配备,兵工厂部署,运输,后勤保障,甚至是新闻报道的细节等等。在战后和美国谈判期间则制定了:“的谈判策略,随后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字。
力争和,不怕拖,随时准备打!”
- 1954年的日内瓦的美、法、苏、中、英五大国会议,周恩来第一次以大国身份率队参加国际重大会议。与会期间,虽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但周恩来广交朋友,用自信、乐观、风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感,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并敏锐的注意到英法等国和美国不是铁板一块,直接与法外长对话顺利解决了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战争问题。
- 还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抽空访问了印度和缅甸,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概念。
- 1955年4月,周恩来参加了由东南亚22国共同参与的亚非会议,这22国当时全部在接受美国的经济支援。会议期间用高超的外交手段成功化解了他国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和仇视。并且以非凡的个人魅力结交了多国元首,为下一步的顺利建交打下基础。据侍卫长统计,周恩来在7天的会议期间一共才睡了13个小时。
- 在会议期间,周恩来通过个人谈判解决了中印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并且顺利从美国要回了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
- 与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和越南主席胡志明相交莫逆,并在两国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形象。
- 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问美国后,便致力于推进美苏合作,试图影响世界。中国与苏联关系随之破裂。这段时间周恩来更关注国家内政,但在此期间,与缅甸经历多次谈判后签订了中缅边境条约,随后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界问题相继解决。
- 1961年因核武器问题,法国退出北约,周恩来敏锐的看到机会,与法国展开交流,奠定建交基础。
- 1962年周恩来两次邀请蒙哥马利访华,随机与英国展开交流,并在英国首相希斯访华期间确定了97年香港回归的事宜。
- 1963年12月13日,周恩来在75天的时间内出访了第三世界14国。与大量的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间关系,随后进行了大量援建项目,展开经济外交。访问期间,应邀临时访问突尼斯,并于到访第二天就宣布了正式建交。
- 对于日本问题。周恩来创立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方针。亲自促进民间文化和贸易的往来不断,直至正式建交。
- 对于美国问题。1970年,周恩来精心导演了一幕“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活动。确立了对美国的最新策略后邀请了基辛格先秘密访问中国。随后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对率先伸出手来的美国总统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 随后,相继与日本,希腊、荷兰等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 至此,中国基本成功实现了当初制定的外交目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74个国家已经和我国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在26年里,周恩来亲自参加或直接指挥了我国所有的重大外交行动。在此期间,不管是朋友还是对手,所有人对周恩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对他人的体贴和照顾,以及随机应变的机智和对底线的坚持。可以说周恩来是我国传统的柔武战略思想最完美的执行者,依靠着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人。(所谓柔武: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种妄图征服全球的帝王?)所谓“外交无小事”,也不仅仅是周恩来的一句口号而已,在去万隆参加会议之前,周恩来特别给代表团都定制了几套西装在不同场合穿着;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还亲自安排沿途的扫雪工作。
周恩来在外交工作中的朋友和对手都是怎么评价周恩来的呢?苏外长莫洛托夫说:你要是觉得我难对付,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周恩来。西哈努克亲王说:周恩来是我所交的最伟大的朋友。毛主席说:我们谈哲学,具体的事情和恩来谈。
在周恩来以后,我们基本还是延续了他当初制定的外交政策,不断重申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外交的手段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争取稳定的大环境。
作为总理的脑残粉,最后暴张我私藏的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