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Tags
哲学🕯
读后感📖
传记🎩
Published
Published October 15, 2014
苏格拉底的人生比较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他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
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
实际上学校想说的是,“老师要你严肃的时候你就严肃,要你活泼的时候就活泼”。所以“严肃 活泼”这句美好的废话的实际意思是“听老师的话”。
黑格尔强调真理是整个世界变化的过程,所以他认为,研究人类必需研究整个人类历史,研究哲学就必须研究哲学史。
在学校里哲学一向是催眠的代名词,到了课堂之外就更是离普通人无比遥远的名词了。而在中世纪的时候,哲学曾经是富二代的代名词,因为只有不需要从事生产、吃穿用度不愁的富二代才有可能去研究哲学,这个看似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学科。不得不说,从古至今许多人对哲学是有误解的。更何况在这个只有“马哲”,没有“哲学”的国度。
据说侮辱哲学专业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解释一下“哲学”的含义。因为往往对哲学研究越深的人就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会越发明白哲学的深奥,就越是没有办法一下子解释出“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甚至于宗教和科学都是从哲学当中衍生而来的,唯有艺术不是。
之前看过许多哲学的所谓“启蒙书”,例如《苏菲的世界》、《哲学之树》等,都是一来就高大上,问你诸如“太阳今天虽然升起了,但你一定确信明天也会升起吗?”一类的问题。但其实像初学者如我看哲学并不是为了研究这些特别具体的问题,对于因果论的分解和形而上的基础没有一丁点的兴趣。我就是来看看哲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顺便找找有没有什么让自己快速幸福的捷径可走。
黑格尔说“研究人类必需研究整个人类历史,研究哲学就必须研究哲学史。”,我和作者都认为这个观点还是很靠谱的。读哲学史确实是最佳的学习哲学的方法,那这方面的翘楚当然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过和这种翻译的大部头比起来,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却苗条了许多,并且语言诙谐幽默。虽然页数减了肥,但内容却非常完整。作者功力深厚,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哲学家的理论和根源讲的非常清楚。例如我现在去看《纯粹理性批判》,就知道了这玩意是康德编的一整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搞出了诸如“物自体”、“表象”一类的概念去统一解释了先前休谟的“怀疑论”和牛顿的“机械论”。但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凡是这些新概念巨多的理论都不够简洁,基本肯定是错的。这就像陶渊明讲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抠细节,但却能够把哲学的发展前后都串联起来,在心中对这门学科从古希腊到当代社会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除内容外,可读性绝对是此书的一大亮点,因为其实理论部分不多。倒是哲学家的轶事有不少,例如康德是个超级大宅男,固执又惜命,散步的时候只要有出汗的征兆就会立即停止不动把汗憋回去再走。而“权力意志”提出者尼采是一个充满激情、喜欢音乐和爬山的善良老头;英国绅士罗素出身贵族,优雅智慧,一生女人众多,光是介绍罗素的情史就花去了不下5页,情人代号就差点用完了26个字母;维特根斯坦作为超级富二代把钱都分给了别人,自己一生不娶献给了哲学研究,并且他还是毛姆小说《刀锋》的原型人物。而另外很棒的一点是,关于哲学家们的名言也又对照着重温了一遍,例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我不发明假说”,叔本华的“更好是好的敌人”,罗素的“爱国就是为了一些很无聊的理由去杀人或者被杀”。
有个捷克哲学家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定义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作为科学的起点,哲学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其他以科学为原则的学科发展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的,科学坚持经验主义,坚持实用主义,并且完全开放,允许质疑,反对独断论。甚至于科学的“实证主义”也是哲学发展的一个产物。哲学的精髓在于怀疑,源头苏格拉底就因为问太多问题被判了死刑。但假如作为一个国家,有浓厚哲学的氛围,勇于怀疑一切旧的原则,敢放开去辩论和反思,才有可能真正变得强大。就像美国已经就黑人权利、妇女投票、公司垄断、工会运作等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思辨中达成了共识,所以他们现在的国内政治只需要小修小补就行。那些决不允许质疑传统的民族,它们的制度就只会越来越僵化和不合时宜。我和作者都非常喜欢刘瑜先生说的一句话:“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
最后,要说有什么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追求个人幸福的最高境界,不可能是纵欲,而是内心的平静。
notio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