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秩序》

《时间的秩序》

Tags
读后感📖
哲学🕯
Published
Published September 6, 2021

这本书讲了什么

最近用碎片时间好不容易又读完一本严肃书籍,出版于2018年的《时间的秩序》。这本书不仅严肃且硬核,主要内容是通过最新的科学研究来分析时间的本质。看这类的书其实我向来有点怕,怕看不懂。之前看《从一到无穷大》的时候,就是看到了相对论,一顿时间空间的概念,我就懵了。
但是又挡不住好奇心,对于完全无法捉摸的时间,竟然也有办法进行物理研究的吗?虽然现在很多公式里带有『T』,但是它的物理意义难道不是默认且无需证明的吗?而在明白了时间的本质之后,是否真的可以发明时间机器,进行时间旅行?
好在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经历了多次『每个字都认识,组合起来就阅读障碍』的体验后。总算囫囵吞枣的看到了最后,甚至把握住了一些主要观点。

时间的定义是错的

对于时间,我们从经验和直觉上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单向流动。『时光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所有人从古至今都明白的道理,所以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区别。但书里说这是不正确的,时间根本就不是连续的,也不是流动的,更不是线性的。
就像我们对『上和下』的定义来自直觉的抬头和低头,认为物体自然下落的方向就是『下』。但其实重力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无外乎源自一个质量超大的物体本身的吸引力。万物都有质量,也有吸引力,只不过大小不一,那么方向到了不同的场景中,还得看这儿谁的质量最大,吸引力最强来决定了。
所以定义在很多时候是有局限性的,在我们这片宇宙的范围内,唯一确认的定律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那就是『熵在不断的增加』。当物体掉到地上,就是因为产生了热量消耗了重力势能,物体才会最终静止。否则就会不断地重复回弹。『增熵』除了表示冷热最终会一致之外,还表示了世上一切的有序会趋于无序。
时间的演变在每一个时刻都是概率上的事件,是跳跃的。时间在流逝这件事情,怕也是『熵在不断的增加』这个热力学原则的表现形式罢了。时间无法倒流的本质就在于这片可观察的宇宙范围内,增熵是无法逆转的。
至于时间、空间是怎么和热力学联系起来的,那个部分我没有看懂。

大脑塑造了时间的模样

正如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通过光线的反射,进入视网膜,变成化学电信号传到大脑皮层,然后构建出结构、颜色、材质、空间关系等的模样。换一个动物『看』到的同一片世界,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样子。因为两者的眼睛结构不同,大脑功能不同,希望能够『看到』的目的也不相同。
那么我们人类的大脑功能,用书里翻译过后的原话来讲:
很大程度上,大脑是一部收集过往记忆的机器,以便使用它们不断预测未来。
基于这个进化意义上的结论,经过大脑加工的内容,必须是连续的有意义的存在。假如时间是跳跃的,就像量子物理所展示的那样。那么我们的眼睛接受到的信息必然是物体在一个地方,然后下一帧就到了另一个地方,当这些画面成为记忆之后,大脑就会自动的为这些跳跃的画面之间建立关联,这就是大脑的工作。过去与未来事件之间的存在对我们的精神结构十分重要。于我们而言,这就是时间的『流动』
例如有人扔了一罐饮料给你,饮料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这道弧线的每一帧都被大脑当做短期记忆收录,并在他们之间建立了某种关联和规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预测这道弧线到达我们自身时候的落点,以便让手可以移动到那个落点,然后抓住这罐饮料。
我们的大脑是如此的强调事物之间的顺序和衔接,以至于无关紧要的细节通常不会被当做记忆给长期储存下来。像是路边的野花、当时的气温、无关的路人等,对事物变化无关的细节,虽然被我们感知到了,但却会在记忆处理的环节被过滤掉。就像我们看完一本书或者电影,中心思想我们大概率还记得并且能够复述,但与此无关的部分,却会被选择性的遗忘。
在记忆相关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值得留意的方向是梦和睡眠。从周公到佛洛依德,都在试图从人们光怪陆离的梦境中找出某种预示和意义。而现代研究却证明,梦的来源只是睡觉时候,大脑在处理近些天短期记忆的过程中,将一些记忆片段自动组合起来的过程。这些片段可能来源于我们感知系统接收到的,也可能只是一些胡思乱想。当它们进入到大脑皮层的『故事中心』,我们就会自动的将这些事件之间赋予衔接,并展示出来。
所以我们自古以来观察到的所谓时间的本质,其实只是大脑的指示。

结论

我无法形容我有多爱这类会引发『头脑和认知风暴』的书,我享受这种被一个严谨的结论推翻某些固有观点的过程,特别刺激。
毫无疑问,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对于时间这种东西我本来就没什么认知。
谨以此文纪念这个神奇的过程,以及加深我对观点的消化和记忆。